这件藏品是“贵州龙”化石。“贵州龙”体长34厘米,头3厘米,前肢7厘米,后肢7厘米,体腰直线4厘米。你看它:全貌黝黑,小小的脑袋,细长的脖颈,长直的尾骨是脊椎的延长,两对前后肢健壮有力。很明确,善于游泳和爬行。
这件“贵州龙”化石来自我国贵州省的关岭地区。那里是有名的地质三叠纪“关岭古生物群落”,不仅出土了“贵州龙”化石,还出土了大量的兴义龙化石、鱼龙化石、海百合化石、鳞齿龙化石,蛇颈龙化石等。
王原、葛旭、邢路达等编著的《听化石的故事》介绍说:关岭古生物群是生存于距今约2.2亿年的三叠纪晚期的一个海洋群,保存了海洋爬行动物(包括海龙、鱼龙、楯齿龙、龟龙多个类群)、鱼类和海百合等的精美化石,因化石富集于贵州关岭县而得名。
“贵州龙”不是恐龙,这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资深专家和学者的结论。
《听化石的故事》一书中说:传统意义上的恐龙是指一类生活在中生代陆地上的爬行动物。它们四肢直立于身体之下,以四足或二足行走;陆生、植食、肉食或杂食;外貌千奇百怪,体型大小悬殊,最大者40多米;恐龙卵生,生长方式和代谢速率都接近哺乳类和鸟类。
而“贵州龙”同蛇颈龙大体相同,是半海生古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2.2~2.3亿年的三叠纪中期,同后恐龙时代相当。“贵州龙”小脑袋,长脖子,身体宽扁,四肢仍保留趾爪,既能像鱼龙一样游泳,也能像鳄鱼一样匍匐前行。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里,宽大的脚掌及细长的尾巴很适用于在水中游泳。它喜欢吃鱼及小型水生动物。是胎生。
那为什么同恐龙一样有“龙”字呢?其原因为动物的中文译名中“龙”字的含义,通常只是说明这种动物属于爬行动物,而不是特指恐龙。同样,蛇颈龙、大部龙、中龙、鱼龙、芙蓉龙、翼龙等等 ,都不是恐龙。
“贵州龙”化石最早发现于1957年5月,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从云南到贵州在黔西南顶效绿荫村发现的,后经杨钟健研究,命名为“贵州龙科贵州龙属胡氏贵州龙”。
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贵州龙”分布于贵州兴义顶效地区和云南曲靖市交接的富源、罗平两县境内。由于“贵州龙”化石具有许多原始性特征,是学者们研究早期爬行动物演化的珍贵资料,有着很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因此,贵州龙化石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罕见的重大科学发现”,其对地球史、生物演化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证据,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目前,学术界己公认有独立贵州龙科、贵州龙属,“贵州”两个字的学术价值已超过了行政区划和地理概念。(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原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