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岭矿床是在铜陵矿集区奥陶系地层中首次发现的金、铜、钼多金属矿床。矿体类型分3类:花岗闪长岩中的斑岩型铜金矿、接触带中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和奥陶系地层中的角砾岩型钼铜矿。然而,蛤蟆岭矿床的确切成矿年龄、矿床成因和成矿过程仍不确定。为了解决这些不确定性,本研究采用LA-ICP-MS对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和矽卡岩中的石榴石进行了测年,分别显示了139.3±0.44Ma和142.3±0.89Ma的年龄。对角砾岩型矿石中辉钼矿进行Re-Os测年,得到其年龄为140.0±1.1 Ma,表明蛤蟆岭矿床与铜陵地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有关。花岗闪长岩侵入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形成于721-832℃(平均769℃)的氧化条件下。花岗闪长岩的Hf同位素组成表明,花岗闪长岩是由来自富集岩石圈地幔的幔源岩浆与部分熔融的下地壳源岩浆混合形成的。矿石矿物硫同位素δ34S=5.55‰-11.99‰,为岩浆硫源。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岩浆水是成矿流体的主要成分,可能还有一些来自大气水的贡献。蛤蟆岭矿床的发现,突出了铜陵矿集区乃至更广泛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下古生界的找矿潜力。
本文由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施珂等,受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和安徽省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联合资助完成,研究成果发表在矿床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Ore Geology Reviews》(SCI)上。
附:铜陵矿集区新发现的蛤蟆岭金-铜-钼多金属矿床的特殊成矿作用:来自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