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有感

2015-12-30 10:07:21    来源:地调院      审核:admin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话涉及反腐倡廉,他强调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明朝于谦曾有诗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共产党员同样需要廉洁自律,为人间留下“清白”。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党在新的起点上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作出了全面部署。《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一书是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批示中选编而成。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等。 在社会急遽变革,世事不断更新的今天,所谓的“廉”,每个人的理解皆有不同。廉应是一种精神境界,清而自律。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历史阶段,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而过分的追求物质生活的结果是心为物累,更有不慎,就会思想错位。因而抵制腐朽的思想,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形成艰苦勤俭的好风气。 廉洁这个永恒的主题,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首先,廉洁是一种美德。纵观古今,历代廉洁俭约的清官廉吏代代相传。《诗经》里记载周朝有个叫召伯的大臣,为政清廉,在位时为百姓做了很多善事,所以召伯去世后,民众为了感念他的恩德,不忍心砍掉他曾经在树下休息、处理政事的甘棠树。这就是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的故事。论廉洁,古有刚正不阿的包公,他曾立下遗训:“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作为流芳百世的包青天,一生从不徇私枉法,清正廉洁,立下如此严厉的家训,无非是希望后代继续传承为政清廉的家风。今有廉洁自律的好总理周恩来,留下“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家训,其中蕴含着的深刻哲理,也映出总理做人的道理和一生的清廉。“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因此,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廉洁奉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对于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国而言,更是意义重大。 其次,廉洁就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一种不贪污腐化、不奢侈浪费、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不随便索取不正当的财产,并以身作则,同腐败现象做斗争的态度。走进漫长的历史长廊,兴衰沉浮,皆因贪腐浪费所击溃。在现代社会中,一个艰苦奋斗的政党,必然懂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道理。勤俭节约是我们国家弥足珍贵的传统;是建设国家的根本方针;是任何时候都不可丢弃的传家宝。面对腐败要铁面无情。党风廉政教育电视片常以翔实的资料,深入的采访,丰富的画面,揭露了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腐化堕落的犯罪事实,深刻剖析了他们走向犯罪的原因。 最后,廉洁是一种力量。在社会风气的形成中,上行下效是一种很重要的信息传达途径。上面做得好,率先垂范,才有廉者荣,贪者耻的思想品质。孔子曰“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执政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下属、群众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执政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下属、群众端正,纵然三令五申,下属、百姓也不会服从,终为百姓所不齿。领导干部要做到洁身自好,时刻警惕,不给别有用心者留下可乘之机,在思想作风上过得硬,才能经得起任何考验,永远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党自从诞生以来,一直要求共产党人做事要讲原则,要有正气。如何做到廉洁?“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 廉洁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在每个领导干部思想上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党员干部应该廉洁自律,认清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让廉洁永驻心中。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通过阅读《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等廉政书籍,我对廉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共产党人就是要努力做到秉承坚定的信念,做到清正廉明,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物化探支部 陶春军) (此作品获得安徽省地质调查院“读书思廉”征文活动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