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产地质志·安徽卷》成果简介

发布时间:2020-07-16     来源:     审核:ags     浏览:18246次

《中国矿产地质志·安徽卷》是在全国项目办公室统一安排下,安徽省矿产资源领域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志书,填补了安徽矿产资源领域志书的空白。《中国矿产地质志·安徽卷》的研编,以成果集成、创新认识、开拓思路、丰富和发展矿床学内容等为前提,针对省内存在的重大地质问题,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已有的地质矿产科研成果,全面分析区域成矿条件和区域成矿带的成矿特征,对安徽区域成矿规律进行了进一步总结,提升了成矿理论认识。

《中国矿产地质志·安徽卷》研编工作由安徽省地质调查院负责实施,省内大部分地勘单位参与了此项工作。志书收录了全省已经发现的136个矿种、1975处矿产地,对其中的192个典型矿床、123个重要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进行了系统介绍;志书对全省成矿区带进行了系统划分,对各个成矿区带成矿条件、矿床成矿系列、成矿规律以及找矿前景等进行了系统阐述。面对时间跨度70多年、勘查单位20多家,如此丰硕、浩瀚的成果资料,研编工作量巨大,为了志书的权威性,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成立了以副院长、总工程师杜建国教授为主任的编辑部,组织了一批技术骨干,负责志书的研编工作。研编工作注重资料收集、综合研究工作,广泛征求了专家的意见,实现了勘查单位专家约稿、研编者分工编撰、著名专家多次审稿、主编统稿等流程,力求做到全、真、新、准。

1、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安徽省域范围内金属、非金属、水气等矿产资源勘查成果,收录了全省136个矿种(不含亚种,含亚种则达159种)中,上表矿种82种(未含亚种),未上表矿种25种,未查明资源量的有31个矿种,系统地归并、整理全省矿产地1975处(含共伴生矿产地处)。收录了典型矿床192个、重要矿床123个、一般矿床172个。同时真正做到矿种、矿产地、国土面积全覆盖,这在省内尚属首次。

2、首次系统地完成了全省矿产资源成果集成。系统地统计了全省查明资源储量、保有资源储量、潜在资源量,并对未上表的资源储量进行统计、归类,对我省优势和潜在优势矿产资源进行了找矿远景分析,摸清了安徽矿产资源家底,为国家、地方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规划及其对矿床资源需求决策、服务提供了依据。

3、全面、系统地总结了192个典型矿床的矿床地质、控矿地质条件、成矿物源、成矿流体特征,研究了矿床成因和矿化富集规律,建立了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对重要矿种的区域成矿规律和找矿前景进行了总结分析,丰富了安徽省矿床成矿理论成果。如罗河铁矿床深部第二层矿的发现,研究认为该矿属龙桥式铁矿,也证实了安徽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二找矿空间的存在,对促进陆相火山岩型(玢岩)铁矿成矿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系统地理清了安徽省矿产资源人类历史时期的开发利用概貌。首次系统地对省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以及科学研究历史进行了收集整理,总结以往地质找矿工作的成功经验、失败的教训,为深部找矿及地球科学研究等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5、通过全省不同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形成矿种类的综合研究,将全省矿产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统计,改变了以往矿产根据工业用途进行分类的统计模式(大类、亚类混合使用),以及一个矿种多次重复统计的弊端。

6、对全省的矿产资源勘查成果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收集整理,对全省矿产地坐标进行校正、矿产地规模重新进行了划分,实现了全国性矿产地数据的统一。

7、系统地总结全省区域成矿规律,划分沉积成矿系列9个、岩浆成矿系列10个、变质成矿系列9个、表生成矿系列3个、流体作用系列组合仅1个,共计划分矿床成矿亚系列54个,厘定了全省矿床的成矿谱系。编制了安徽省矿产地质图、区域成矿规律图等成果图件。

8、通过全省成矿地质背景、区域物化遥等综合研究,结合大地构造相的分析,对全省成矿区带进行合理的调整,划分了6成矿带、15成矿亚带、59成矿区。

9、对全省油气、煤层气、页岩气等能源矿产资源勘查资料进行了搜理与挖掘,结合区域成矿背景研究和新的调查成果资料,提出了皖北地区是煤层气、页岩气,沿江地区是油气和页岩气的重要成矿远景区。

10、通过前人资料研究,发现了一批新的三稀矿产资源重要成矿信息,为安徽省矿产勘查实现新突破和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大别山、皖南地区花岗岩分布区具有寻找稀土金属矿产资源潜力,省内大部分有色金属矿产共伴生有贵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资源,沿江地区、皖南地区花岗岩具有寻找稀有金属矿产资源潜力。在安徽省铜陵新桥铜硫矿中,伴生碲矿资源量达到大型规模,而过去一直被忽视(未上表)。 (综合研究室)